课程介绍:
产品稳健性设计是把新产品研发与试验设计手法密切结合的一套优秀的产品设计路径,直到今天仍然保持产品开发技术路径的先进性.
产品稳健性设计在现今企业环境中也是最符合技术发展需要的, 包括以下原则:
1. 用容易获取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一样能产生优质产品
2. 用成本有限的工艺条件,一样能产生优质产品
3. 用一般的环境条件,也能生产优质产品
通常的试验设计只是单独的工具,但是稳健性设计则是全程结合研发路径的试验设计整体应用,与产品开发项目的路径密切结合,当企业引入试验设计培训是有研发部门作为主导时,稳健性设计更能完全覆盖试验设计的全程应用。
稳健性设计的目的:
通过系统化的产品开发路径结合试验设计,综合全面的产品内外部因素考虑,采用兼容质量和可靠性两个方面的设计方法,以最短的开发周期产生最忧的设计输出,也是最符合可制造性的设计输出,避免后期更改。
与其说它是一套“更好”的设计方法,不如说它是为设计工程师自然思维习惯提供的一套优秀的工具和方法。
所谓稳健, 是个专业的术语,稳健对抗的是产品特性的波动,包括三类波动:
1. 产品一致性波动
2. 产品功能特性本身相对于内在要求的波动
3. 产品功能特性随时间的波动(寿命)
所以,稳健性设计同时兼顾制造稳健性, 功能稳健性和可靠性稳健性
稳健性的实现是通过产品设计阶段和工艺设计阶段,精确地从众多特性中寻找关键特性和关键因子,它们能够包容其他非关键特性,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 让这些特性的取值范围尽可能精确, 并且具备工艺稳定性, 由于关键特性对其他产品特性具有物理,几何或功能逻辑上的包容作用, 就可以起到控制少量参数, 就对整个产品起到质量保证作用.
产品稳健性设计包括三个阶段:
1. 系统设计
2. 参数设计
3. 容差设计
这三个阶段都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工具作为开发辅助,例如产品系统分析, 试验设计, 容差分析, 噪音与信噪比分析,波动源分析,产品固有风险分析等,这些工具也构成课程的重点内容.
产品稳健性设计不仅适用于研发部门,也适用于工艺部门, 对工艺开发来说,也有上述的三个阶段,当用于产品不同的阶段时,工作方法有所差别,但是总的设计原则不变.
掌握产品稳健性设计对三种技术人员都具有非常大的内在价值, 产品开发工程师,系统开发工程师, 工艺开发工程师. 直到今天为止,真正掌握稳健性设计法的企业工程师为数甚少, 但是一旦掌握,就成为终身财富,因为它无论从思想到工具的使用上,都让人终生难忘, 能够融入工程师的设计思路中去.
稳健性设计中的产品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多年来一直是制造型企业的一个空缺, 在田口工程法中, 这部分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丁老师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结合在知名跨国公司的产品项目工作,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完善,并形成了实用, 贴近产品的快捷设计方法, 课堂上随时可以使用企业的实际产品作为分析和设计优化对象,并且学员可以快速掌握, 课后直接就可以用于工作.
课程对象: 研发部门工程师及管理职位(职能不限), 新产品项目负责人,工艺部门工程师及管理职位, 质量部门工程师中的技术分析与改进职能.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为两天, 为保证充分的展开和技术掌握, 课程会采用公司产品进行实战演练,每天时间为7-7.5小时
序号
内容
描述(课程中展开详细内容)
时间
案例及演练
第一天内容
第一部分
产品稳健性设计的内涵
l 产品稳健性设计的目的
l 稳健性设计的技术路径
l 稳健性设计的工作阶段
l 优化的产品生成过程解析
l 稳健性设计中包含的技术工具
用共同参与的产品项目活动来说明DOE的作用
第二部分 产品稳健性设计中的包容原则
l 产品波动理论
l 产品波动源
l 噪音与信噪比
l 包容原则
l 产品开发/工艺开发/制造过程之间的内在包容关系
使用实际产品案例, 采用实战分析作业
第三部分
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阶段
l 产品系统开发的工作目标
l 产品系统分析六部曲
l 功能系统分析与开发
l 功能单元定义
l 产品界面图与媒介分析
l 功能单元界面分析
l 系统特征与特性分析
l 特性传递作用
课程首要重点
课程中要采用公司实际产品作为分析对象和实战演练
第四部分
参数设计阶段
l 参数设计的工作目标(也可以称为特性设计)
l 寻找产品参数之间的关系(物理,几何,工程冲突)
l 关键参数的筛选
l 产品生成阶段的分解
l 产品参数回归法
课程首要重点
第二天内容
第五部分
参数设计工具---试验设计法
l 田口试验设计法与参数
l 田口试验设计法的基础与工作思路
l 正交试验基础
l 筛选试验与因子试验的应用
l 多因子筛选的各种方法
l 试验设计与参数设计相结合(阶段性)
l 噪音与噪音源
l 信噪比的不同技术类型
l 采用信噪比的试验设计
课程难点与重点
第六部分
试验设计的分析
l 试验设计结果(数据)分析
l 基于概率统计分析的基础内容
l ANOVA方差分析
l 试验设计的结论和有效性
结合实际例子
第七部分
容差设计阶段
l 什么是容差设计(为什么称为容差,而不是公差)
l 容差设计包含的基本定义
l 容差设计中包含的产品经济性
l 容差设计与产品质量水准的关联
l 容差设计的内容
包含实例内容及练习
第八部分
产品稳健性设计的扩展工具
l 特性挖掘策略—漏斗法
l 产品风险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l 特性激发与分离法---水平对比
l “产品流”、“过程流”与多变量分析
除了实例以外,学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实际问题
第九部分
课程总结
l 稳健性设计对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
l 稳健性设计需要的DFM协同工作
l 互动交流